top of page

     俄國作曲家、指揮家、鋼琴演奏家拉赫曼尼諾夫,以多部難度高超的鋼琴作品聞名,如其四首鋼琴協奏曲、「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」、諸多鋼琴獨奏作品以及鋼琴改編曲等。此首為雙鋼琴的「第二號組曲 作品十七」為拉赫曼尼諾夫1901年於義大利完成的作品。此創作距離「第一號雙鋼琴組曲-音畫幻想曲」的時間已隔了八年之久。這段期間,拉赫曼尼諾夫歷經了「第一號交響曲」的首演失敗,大受打擊的他,有四年的時間無法提筆創作,一直到1901年經過催眠治療後,創作力不但復原,也邁入創作成熟期,除了完成知名的「第二號鋼琴協奏曲」,同時間他也完成了這首「第二號雙鋼琴組曲」。這部作品和第一號雙鋼琴組曲相較起來,不再根據文學詩作,而是以傳統的組曲型式創作。和同時間完成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一樣,這部作品充滿著詩意,富有感情的旋律,華麗而複雜的過門,還有拉赫曼尼諾夫典型的抒情性。第一份「導奏」,鋼琴以和弦演奏出進行曲般的節奏,堂皇地前進又帶有活力。這是一個以三段體(ABA)型式寫成的樂章,A段就是開頭的進行曲節奏,B段則是在進行曲輕快的拍子上,唱出優美浪漫的旋律,最後再以簡短的尾奏結束。第二部分「圓舞曲」,是以三拍子圓舞曲節奏,以及兩拍子樂句交織的作品。一開頭急速像是陀螺般旋轉的音符,充滿華麗繁複動態的能量,樂曲的中段帶出了詩意的主題旋律,伴奏的部分仍保持流動的節奏感,情緒持續堆疊,讓人聯想到「第二號鋼琴協奏曲」第二樂章的浪漫情緒,雙鋼琴其中的一台是擔任主奏,一台擔任管弦樂的角色。第三部分「羅曼史」,標題徹底表現出這個樂章的情緒。以典型的拉赫曼尼諾夫抒情旋律為基礎,鋼琴以琶音分解和弦展開前奏,之後緩緩唱出抒情的主旋律,中間旋律轉至小調發展,最後推向令人心醉神馳的高潮。第四部分「塔朗泰拉舞曲」,以急板的速度展開輕快的節奏,而這個樂章也是整首作品規模最大的,採用奏鳴曲式,塔朗泰拉舞曲是一種快速的義大利舞曲,起源自十四世紀中葉,義大利農民被一種叫做塔朗圖拉的毒蜘蛛咬傷,但只要持續跳舞流汗,就能排除毒素,而這樣的舞蹈音樂,就叫做塔朗泰拉舞曲。塔朗泰拉舞曲的特徵是節奏明快,爽朗俐落,帶有種不停旋轉的感受,不少作曲家都以塔朗泰拉舞曲這樣的曲風創作。拉赫曼尼諾夫同樣在組曲的這個部分讓鋼琴以急速奔馳的效果開場,並持續到樂曲最後。中段帶有著些許的東方風味,主旋律敲打出如同雨點般落下的音符,之後則穿插許多華麗精巧的過門,兩架鋼琴彼此交織成複雜的音樂紋理。最後樂曲就在不斷前進的節奏,興奮的狀態下,邁向充滿能量的高潮,結束全曲。拉赫曼尼諾夫的兩首雙鋼琴組曲,將兩架鋼琴的合作,融合出感性美妙的音響,豐富厚實的音響效果,幾乎就像是鋼琴協奏曲一般,在音樂會上演出也有很好的效果,可說是雙鋼琴作品中,不能不提的佳作。而沉醉於拉赫曼尼諾夫獨特抒情感傷美感的愛樂者,更是能從中發掘出類似「第二號、第三號鋼琴協奏曲」、「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」當中,類似的動人情懷。

拉赫曼尼諾夫: 第二號組曲 作品十七

S. Rachmaninov  Suite No.2 op.17

bottom of page